欢迎登录山西益佳银物贸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站点地图
热门关键词: 波纹管PE给水管

雨水收集系统帮您解决“城市看海”问题

发表于:2018-03-27 来源:益佳银
          春天已经来了,夏天也不会远了~距离各地在城中看海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看海划船”从一种调侃变为一种无奈。雨水多了,就成了灾祸。殊不知,在我们把雨水当做水灾隐患的时候,很多国家却张开双臂迎接雨的到来。因为在这些国家,雨水带来的只有便利。
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他们是如何实施雨水利用的。
       德国是欧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雨水利用技术最先进的国豕。从最根本的理念上,德国视雨水资源为一种"珍贵的水资源",目前,德国的雨水利用的各项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程度,国际上先进的雨水利用设备大都来源于德国等,正逐步从产业化向标准化发展。
       目前德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主要有四方面:
       一、屋顶雨水的集蓄利用,即以屋顶为集雨面,集蓄的雨水用于浇灌、冲厕、洗衣等非饮用水领域。
       二、雨水屋顶花园利用系统,这项利用旨在控制点源污染与美化环境,同时还具有消减雨水径流的作用。
       三、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 截污意指广泛的布置截污挂篮,拦截污染物,渗透则指大量铺装渗透材料,以补充地下水等。
       四、生态小区雨水的利用,即根据立地特点,设置人工流地、植被生态沟并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生态形式以及生态能源,达到环境与生态的统一。
       在1992年,德国《雨水利用设施标准》的颁布标志着"第一代"雨水利用技术的成熟,也意味着德国雨水利用技术步入规范发展的正轨,经过1922年的自控技术提升后,目前德国正进入"第三代"模块与集成化的雨水利用技术,因此无论从技术还是管理角度看,德国在雨水利于技术与雨水发展产业两方面均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框架与技术支撑体系。
       柏林波兹坦广场与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波兹坦广场实现了绿色屋顶以及将屋顶径流引入地面蓄水池,并设置了地下水循环系统,将处理达标的水用于营造水景,即节约了水资源,滞蓄了雨水,又营造了良好的美学风景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收集屋顶雨水至2500m³的地下蓄水池,用于人工湖的补水以及补充地下水,即保持了对生态环境的最小扰动,又营造了建筑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观。德国雨水利用与管理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究其原因与其资源利用的理念以及政府、政策法规的完善密切相关,这些内在原动力推动着德国雨水利用产业逐步发展并走向领先。
       日本是一个山地丘陵国家,各种资源短缺困扰着日本的发展,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迅速的城市化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水涝灾害,政府就开展对新型雨水排放系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与实践。日本于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还将集蓄的雨水用作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城市杂用水;近几年,日本开始流行雨水渗透产品的广泛应用,这包括渗水砖、渗水沟、渗水井的利用等。这些渗透设施并不占用任何空间,但是能有效的起到消减径流量,消减洪峰和有效补充地下水的目的,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大有裨益。日本也同时大力发展雨水的集蓄利用,集蓄的雨水不仅仅限于绿地浇灌,还引用于冲厕、消防用水等领域。 
       目前,由于地基沉降问题的日趋严重,日本利用城市雨水径流的中心已经逐渐向设置更多的雨水渗透设施过渡,以提高地下水位。目前日本并没有与德国相同的雨水利用强制政策或是征收高昂的雨水排污费用,但日本政府也在最大限度的鼓励国内雨水利用事业的发展以及雨水利用项目更多更广的实行,因此日本也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各地的政策不统一,一般是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补助率可达总投资的1/3-1/2。
       英国相对其他国家,雨水收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主要原因在于英国同我国一样存在人均水资源量不足的问题,因此与雨水收集利用在英国就显得十分重 要。英国雨水利用的思路与德国略有不同,通常英国雨水采集系统设计简单、技术成熟。在政策上,英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类似,同样具备激励性的政策以及逐步建立的完善的经营体质,使得英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即使起步较晚,但是依然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 
       新加坡面临的水资源状况与英国相似,同样由于突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所以新加坡在雨水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可观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新加坡的面积只有630km²,其中50%具备大型雨水利用规划项目,其余的均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屋顶和地表雨水径流用于非饮用水用途,如厕所用水、空调系统冷却水等均采自于飞机场地表径流,此外,绿地灌溉的水源也来自于屋面和地面汇水。
       学习完榜样,再来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现状 
       在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总体上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而且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现象日趋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1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属重度缺水,有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属极度缺水;同时许多缺水城市经常受“内涝”问题困扰,出现大面积淹水现象,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干扰了城市的正常秩序。
       但随着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推动,我国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如2000年以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深圳等城市开始加大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力度,取得了明显进展。比如我们的首都,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市已累计建成城镇雨洪利用工程1178处,建设城镇集雨式绿地2.95万公顷,年利用雨水1.62亿立方米,相当于81个昆明湖的需水量,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国家的努力,我们的切身感受告诉我们这样一切努力的收效。历史证明了每到这样的时刻,总会有能够解决问题的人,让雨水由祸变为福,希望这一天我们不会等太久。
  

  【本文标签】: 雨水收集系统   节能环保